安全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底线

——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营造安全健康育人环境

作者:王东鸣  发布者:黄金 发布时间:2019-11-12 浏览次数:857

        安全生产是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对教育行业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远滞于经济建设的步伐,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也为校园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校园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高校安全管理是由人、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的有机整体,而目前国内高校相关的管理职能,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缺乏常设的校园安全管理综合协调或管理机构,少数高校即使有这样的协调机构,也多是学校临时牵头形成的工作小组等松散的、临时性的组织。2019年9月我校正式成立环境安全与健康处,着手建立EHS管理体系。

        环境、安全与健康体系(Environment、Health & Safety,简称EHS)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关于环境、健康和安全的管理方法,是衡量环保、健康和安全3项重要发展指标的管理体系。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高校纷纷建立EHS或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专人负责持续性的安全管理,并把安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要求和学习环节之一,安全理念已成为世界上很多大学核心价值观之一,安全文化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发展的产物,是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包含了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文化教育四个方面。一位安全管理专家曾说过,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这深刻揭示了高校环境、健康和安全工作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能抓住根本、击中要害,才是最长久、最管用、最有效的真招实策。

        新成立的环境安全与健康处将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好两个“转变”,即转变工作方式,重视制度约束;转变思维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在校园安全管理的先进管理经验,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着手,做细做实安全组织和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教育培训、安全检查与整改、信息化建设、条件改善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在校师生工作场所的健康性和安全性管理,切实保障师生权益,形成有上科大特色的安全文化,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营造安全健康育人环境,确保学校事业行稳致远。